有一副很有名的对联:“俯仰无愧天地,贬褒自有春秋。”它倡导的是这种为人处世之道,只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,自然会得到社会的承认,得到公正评价。
公道自在人心。所谓无愧于心是有了一颗善良正直之心,就做一个有良心的人——为人处世,就如航海有了航标,不会迷航。
无愧于心,强调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。心中有了责任感,我们就会为小到为个人尽心,为家庭尽力;大到为集体尽职,为国家尽责。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,我们就会坦荡无私,光明磊 落。我们行的就不会仰承他人鼻息,言的不会俯拾他人唾余。或许,我的一行并不能改变世风;或许,我的一言并 不能承住九鼎,但是,屈原曾悲怆地呼喊过——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”!圣人行事有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”的时候,也就为了无愧于心。所以说,我们的一言一行,只要求得无愧于心,即使不能立竿见影,但天长日久,必定有助于社会的和谐,有助于风气的清明。
无愧于心,更要求我们具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。一个能自律的人,决不是仅能在公众面前作秀而已,更需要检验的是,在无人知道的地方,在无人知晓的时候,行 事乃至思想是否仍能抵挡私欲的诱惑,仍能坚持原则,无愧于自己的良心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“君子慎独”以及“君子不欺暗室”的道理。一个善于自律的人,时 时刻刻会提醒自己不要放纵,不要迷失本心。透过这些,我们可以看到,一个人要有所作为,就必须学会自 律。所以,随着自律程度的增高,你在社会价值也相应增大。
总之,无愧于心不仅是我们缘于心底的一种诉求,更应是我们执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。
当然,有时你的正直和善良,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理解,甚至会被别人误解,遭到讥笑。那么,让我们在心底默诵另一副对联:“岂能尽如人意,但求无愧我心!”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